12月10日下午,黄泰然博士“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第三讲开讲,主题为“实证会计研究理论、方法与应用”。会计学院陈艳教授、吴大新副教授及2018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训练营。 黄泰然博士首先回顾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崛起之路,认为实证会计的兴起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导美国会计研究界的一种表现;通过研究的“实证化”,会计学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承认,这对之后的会计学术研究有着奠基意义,其成为“主流”并非偶然。 不过,黄博士强调,在说出“我们是搞实证的”之前,既要了解为什么实证会计研究会成为主流,同时又要明白实证研究的哲学性、科学性及局限性,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实证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绝非两种截然对立的研究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实证理论可以解释或者预测社会行为或现象,而规范理论可以对某种行为作出指导与规定。 黄博士向大家推荐了Ray Ball 和 Philip Brown(1968)的经典论文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他指出,这篇文献是实证会计研究在学术界的奠基之作,因此应仔细研读,尤其要认真反复阅读思考文中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 随后,黄博士介绍了代理理论的概念和意义,指出该理论为会计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他强调,在应用代理理论进行实证会计研究时,应注意该理论所默认的两个前提。代理理论认为,合同和会计信息披露会减少代理问题,其隐含的假定是:市场是有效率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等负面因素,并且制度以及制度制定者能够对社会以及商业行为作出有效合理的监管。该理论还认为,合同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管理者仍会寻求机会来谋取私利。这里隐含的假定是:企业管理者一定去追求自身利益,从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这两个假设均有一定道理,但也忽视了一些现实情况如忠诚和利他等因素。 在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和具体应用方面,黄博士以Cotter(1998)的研究以及盈余管理方面的文献为例进行了重点讲解。他指出,Cotter(1998)的研究意义在于,尽管“measurement”一直是会计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但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内外部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要素计量带来影响,而这一现实也更加鼓励针对概念框架的规范性研究。黄博士还分析了盈余管理相关文献的贡献与不足,强调应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来了解管理者的想法与动机,进而找出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最后,黄博士点评了一些英文文献,分析了实证会计研究的不足。他强调,实证研究虽为坦途,但也许风景平平;而规范研究尽管道路坎坷,但或许会看到更多的绝美风景。必须说明的是,会计研究在当今学术界的地位是由实证研究带来的,因此我们不能抛弃实证研究,而是要通过合理有效的规范研究加以补充,否则整个会计研究将会停滞不前。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参与黄泰然博士的后续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