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选择——写在考研复试前!

[复制链接]
qXwqtnuK 发表于 2020-5-26 1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先来写写大学以来尤其是二战考研的经历让我对“选择”产生的自己的看法。

人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人们做一个选择之前要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要么是没有经过考虑的。结局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总之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负责的意思是胜不骄,失败了可以伤心难过,也要痛定思痛,反思总结,接着扬帆起航下一站。我在考研这个问题上,一战毫不犹豫选择北外高翻,而且还是选择最难考的MA同传专业,新中国第一代同声传译员就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有人考了三次才考上的,自然很难;后来一战折戟,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曾一度陷入难过、自卑、无助,因为一直觉得以自己的水平能考上;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反思,我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慎重考虑,没有认真准备,实力是有差距的,然后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准备重新出发,选择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口译专业,我就是这样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了后果。

那么,如果选择失败了,为自己负责时,靠谁来调节呢?虽然会有朋友亲人安慰你,但是最终你能不能过得去这个心坎儿,还是靠自己,自己要是放不下过去,一直纠结于过去的不快,谁也救不了你。这也从侧面说明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因为即使白日里身边有人,可夜幕降临,回归居所,你只是自己一个人,或者说你再痛苦,别人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拿我自己来说,2019年2月知道考研成绩之后,一度崩溃、自我怀疑否定,接着还得强打精神返校完成论文等毕业事宜,3月、4月应该是我最难受的时候了,看着跟其他同学考上了,我心里自然不舒服。好在我自己还是比较乐观的,其实这种乐观源于我对自己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自信,有曾经的辉煌照耀着我,比如给副省长、多国军官做过翻译,省级奖项无数,所以我没有真的崩溃。另外不得不说,好朋友的重要性。多亏老朋友小季陪我,无论我开心还是难过,都可以找他瞎聊,记得那次陪我在宿舍楼两头的阳台上聊到快12点,还有一次在南区操场上聊到没人了,最后一次应该是都快毕业了,他要去广州前,我们在南湖操场上走了无数圈。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对,不是那些假朋友耍嘴皮的。除了老季,那就是我哥和我嫂子了,就这几个月里,他们送了我好几只盐焗鸡,陪我操场散心,给我疏解,带我出去兜风。5月开始我就心情好多了,开始琢磨着二战考研的事了。

自我调节好了之后,就涉及到选择与再选择的问题了。一次选择不成功,就需要再次做出选择,那如何做选择呢?我认为再选择无非就是坚持原来的选择,或者是降低风险换个新选择。上边说到我经过几个月,自我调整好了,要再选择了。我其实跟跟北外分数线也就差了7分,就是这小小的7分,我也没敢再考北外了。因为风险很大,如果第二次还不行,那就不好了,所以我决定,选择相对来说风险小,专业比北外差点,但又不逊色于同类综合类院校的,还跟北外联系密切的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口译专业就符合这些标准。而且,这里的老师都是北外高翻李长栓老师的学生,算是国内顶尖水平了,我一直想承袭“北外标准”,所以虽然做不成李老师的徒弟,但可以做李老师的徒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选择”就意味着收益与风险同在。我们经常说“稳”这个词,其实大多数选择都不会稳到你不费力气就坐收其成的。包括我这次考研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难度相对于北外降低了,但是一不小心还是有风险的。我们只能全力以赴。

人不要执念过度。有执念可以帮我们更加有毅力,但不要过度,否则就会碰壁。我就对北外执念过度。自从大二时有人跟我说北外高翻最好,我就开始轻视一切其他学校,觉得北外最好,就这样执念过度,造成目标和实际水平脱节,也就是说,北外确实最好,但是自己实力够不够没有考虑清。或许当时我考武大、广外、外交学院、北语、北二外什么的就可能一战告捷了。

选择了就不要后悔,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这是你辛苦筹谋换来的,而且每个选择都有其独特价值。几年前本科选择民大,后来慢慢得爱上民大,在这里我也确实收获了很多精彩,就是在这里我拿到了省级一等奖,各种奖项一摞,考进了武汉大学口译队,做了很多高级别会议的翻译,上至省长、军官,下至平常人。所以我相信中国科学院大学也一定能给我带我不一样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